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【发展成就】重大工程推进云南防震减灾工作


        来源:发展与财务处  作者:发展与财务处  时间:2019年09月29日  阅读次数:打印】【关闭

        几十年来,云南省地震部门通过实施“768工程”、“地壳测深工程”、“十五项目”、“十一五项目”、“十项重大措施”、“十项重点工程”、“十二五项目”“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”等重大工程项目,使云南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、地震基础调查探测、地震科技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             回首70年,我们走得气势磅礴,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。

              1978年,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。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我们地震人开始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,如何变模拟观测为数字化观测,研究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数据观测分析处理系统成为当时的重大工程。

              1980-1986年,为了开展地震预报科学研究野外实验,建设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。完成团山基地房屋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基本建设,新建下关水化站,在永胜、洱源等九个台站新建业务用房,修建山洞,建设台点17个。建立强化密集台网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,研究孕震过程中各种前兆场的时空变化规律,为实现科学的、实用的地震预报提供系统的成果与经验。

              1987年,在1982年云南地壳测深工作基础上,在云南省进行一次全长3000公里的地壳深部人工爆破地震探测工程,初步了解云南地壳结构和深大断裂的性质。

              2000-2005年,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,突破性把研究与建设捆绑纳入基本建设项目,不仅开展国家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基础工程建设,还自列4大科学工程,致力解决制约全省防震减灾发展的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。

          2008汶川特大地震后,云南省结合防震减灾任务艰巨的实际,制定出台了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大措施及实施方案。10项重大措施实施以来,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。实施“十一五”云南地震安全工程,新建业务用房,改造了25个地震监测台站的观测环境,更新了近70个市县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设备,新建了14个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;建立了完整的监测信息数据库、大震速报备份系统和备份信道;地震监测能力全省可以达到2。5级以上;地震“三要素”速报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现在的10分钟以内;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;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31座;制作完成了《防震避震常识》等1088万(套)册的地震科普知识资料;完成全部24期《地震百科》专栏的拍摄播出工作;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81个;昆明新机场减隔震工程实施完成并成功解决隔震支座的更换问题。

          2013-2017年,省政府安排部署了“继续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”。通过各项工程项目资金的配套支持,用于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、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、极低频探地工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、地震信息支撑平台建设、重点区域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能力建设;用于鲁甸、景谷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;用于地震会商技术系统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。加密建设测震台点,完成20个测震台站示范工程建设。实施12个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改造;建成28个GNSS连续观测站点;建成宁蒗流体观测站、下关水温观测台阵;完成27个前兆观测站设备采购及升级改造;建成石屏—建水断裂地震综合观测站;建立了不同周期的震情跟踪工作机制;建设大震短临跟踪流动监测技术系统;建立地震精定位的软、硬件技术平台;联合取得地震保险模型研究成果;完成58个测点地球化学剖面观测实验研究;完成145个基准站、119个基本站和810个一般站点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勘选任务

          2018年至今,通过新一轮“10项重点工程”的实施,云南省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,新(改)建一批测震、前兆地震观测台(站、点),一定程度消除了云南地区的监测盲区,提升了小江断裂带、石屏—建水断裂带、南町河流域,宁蒗、江城等区域的监测能力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强化。实现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地震系统应急指挥互联互通,增强了应急指挥能力。配备大灾灾情快速评估技术系统和云南地震应急信息推送系统,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。基层防震减灾能力显着提升。建成市、县地震部门震情会商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,实现省、州(市)、县(市、区)三级地震部门地震应急指挥视频互联互通。防震减灾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在14个州(市)成功创建近百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,进一步扩大覆盖全省的地震安全示范区域。截止2018年7月,共创建159个云南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。

          2017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开始实施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台站观测系统、通信网络系统、数据处理系统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、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,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项目建设完成后,将提供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,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,提高地震烈度快速测定和灾害损失、人员伤亡快速评估能力,为政府应急决策、公众逃生避险、重大工程(如高铁、化工设施、输油管线、煤气管道等)地震紧急处置、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及时丰富的地震信息服务产品。

        上一篇:
        下一篇: